爱奇艺体育app-世俱杯赛制:扩军至32队对标世界杯潜在黑马多
明日天气:多云转阵雨,最低气温23℃ ,最高气温32℃
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统一部署,2017年底,巫山县将实现整体脱贫摘帽。自2015年7月,巫山启动大规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,县委、县政府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,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工作,出台了“1+6+11”政策体系,全县干部群众合力攻坚、埋头苦干,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,助推了特色效益农业发展,农村变样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整体态势很好。
初秋的巫峡大地,经过秋雨的洗礼,白云似絮、碧空如洗,美不胜收。
好不惬意的一副安静“油画”里,脱贫攻坚鏖战急——
双龙镇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,这段时间,该镇90%的干部都吃在村里、住在村里、干在村里。据悉,党员干部们针对梳理出的水、电、路和通讯、环境卫生、农村住房六大短板,组建了18个工作组,分赴各村狠抓落实。
巫山县委、县政府将全县当作脱贫攻坚大战区,每个乡镇就是一个脱贫攻坚具体战区,实行“战区制+指挥部制+包干制”。各驻乡镇(街道)工作队队长、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以及村干部等,聚焦深度贫困问题,最偏远的地方、最窎远的住户、最贫穷的群众,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,确保完成21个村脱贫销号、1.45万人脱贫越线,全县能如期脱贫“摘帽”。
20亿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
基础设施是基本民生保障,更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。在脱贫攻坚中,巫山各乡镇(街道)老百姓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,更为巫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“2015年以来,全县整合了20多亿元,推动农村水、电、路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。”据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介绍,巫山实施转移就业、产业发展、危房改造等攻坚行动,发展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,重视程度之高、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,农业农村变化之大前所未有。
2015—2016年,巫山已完成行政村通畅工程133个,建成行政村通畅道路757公里,行政村通畅率由28%提高到100%;2017年正在实施撤并村通畅工程200公里,已启动第二批撤并村通畅工程,计划2018年10月前分两批再完成400公里建设任务;力争通畅公路实现道路防护栏安装全覆盖;烟区通社通达率达80%。
“交通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之一,也是提高民调满意度的重要内容。”巫山县交委负责人表示,明年底前,将实现撤并村通畅100%,基本实现户户通人行便道,有条件的行政村要通客车,并建立村社道路管护长效机制,动员群众参与管好用好。
今年底,巫山还将实现户户通安全饮水,既要有水到户,又要干净卫生。农村农户电网改造100%,户户通电,城乡用电同网同价;村村通宽带、户户有信号。
“1+3”产业扶贫,激发内生动力
念好“致富经”,栽种“摇钱树”。在脱贫攻坚中,巫山县各乡镇(街道)科学调整产业结构,因地制宜发展“1+3”主导产业,即,山羊、烤烟、脆李、中药材。
据介绍,巫山把山羊产业确定为农户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抓紧抓实,采取贫困户自建圈舍和大户带贫困户两种发展模式,已帮助2000余户贫困户养起了山羊。到2020年,该县适宜山羊养殖的296个村将发展山羊100万只,带动贫困户1万人养殖山羊实现小康梦。届时,巫山将建成全市最大的优质山羊养殖基地。
近年来,巫山以生态涵养发展为理念,借“巫山脆李”荣获“中华名果”称号的契机,农业、林业部门引导村民发展脆李、柑橘等小水果产业,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既保护了生态环境,又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。
以前,曲尺乡朝阳村三社村民王祖保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,今年,王祖保过得与以往不同。原来,他种植的10亩脆李今年丰产,卖了好几万元。
目前,巫山脆李种植面积达17.2万亩,今年,进入丰产期的8万亩脆李。其中,贫困户脆李种植面积24530亩,全县有种植脆李贫困户7992户,直接惠及贫困人口达3万余人。
如今,曲尺、大溪等乡镇的老百姓,纷纷发展起脆李、纽荷尔、核桃等产业,种上党参、牛膝等中药材,一棵棵绿树纷纷化身成摇钱树,一块块荒山纷纷蜕变成沃土,养育着辛勤劳动的65万巫峡儿女。
医疗扶贫致富添活力
一个家庭,若因病致贫,尤其是患上重大疾病,住院治疗则犹如无底洞,会导致家里一贫如洗。
笃坪乡腰栈村向文桂,因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,在家长达3年不能干活,因为缺钱,只能在乡镇卫生院简单治疗。
作为贫困户,2017年4年21日,向文桂来到县人民医院救治。手术后,她的双下肢麻木完全消失,乏力明显改善,双手指麻木明显改善。
“我住院做手术,费用一共是8.8万元,但医保报销5万多元,政府补助了3万多元,自己没出多少钱。”向文桂说,目前,她已佩戴支具下地行走,再过一段时间,就能完全康复了。届时,自己能帮家里做不少事情,她还想明年多种几亩烤烟,早日脱贫致富。
家住骡坪镇兴旺村3社的何发香家4口人,属于深度贫困户。2012年,她因受凉后咳嗽,咳痰来县人民医院就诊,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、肾性贫血、肾性高血压、予以药物治疗,症状有所缓解。后来,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自行终止治疗。
2016年5月11日,因精准扶贫医疗救助,何发香入住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,肾内科科室为减少患者经济负担,号召全科医务人员捐款2000余元作为扶贫基金,主要用于科内贫困户患者的生活补助。
……
截至9月6日,巫山县累计入院治疗8165名,出院6785名,医疗总费用3174.16万元,其中:医保报销1654.59万元(民政救助),政府补助1448.6万元,医院减免52.06万元,患者自付18.91万元。
就业转移找到“铁饭碗”
就业是当前解决贫困的主渠道,一人就业,就可实现全家脱贫。
巫山县人力社保局负责人称,目前,该县常年稳定转移城乡劳动力18万人。在“巫山建工”、“巫山缝纫”等劳务品牌基础上,他们致力打造巫山家政服务品牌,并以“巫山·红叶姐”命名家政服务,促进劳动力转移,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。目前,累计培训“巫山·红叶姐”9404人,年人均收入达4.5万元。
据介绍,为促进城乡劳动力稳定就业,巫山县人力社保局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,用足用活就业援助政策,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,多措并举推动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。2013年到今年7月底,巫山开展各类就业培训31816人;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418人,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8199人,其中“4050”人员等就业困难就业人员达3925人。
“我只需搞好所承包片区村道的路面清洁和沿途垃圾清运,保证公路水沟畅通,一年就能拿到13000元的工资。”两坪乡石龙村马振浩是贫困户,今年初,他成为该村公路管护工,主要负责村内道路的清洁和维护工作。
针对贫困户,巫山县人力社保局统筹各部门的公益岗位,已开发道路管理、清扫保洁、公共设施管护、交通秩序、环境卫生等技术含量低、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公益性岗位1300个,全县307个行政村,安置了1233个贫困户劳动力。
据悉,这些公益岗位一年能为贫困群众增加现金收入1200万元以上。既解决了公共基本项目无人管护问题,又实现建卡贫困户劳动力在本村就近就地就业。
综合施策扶到点上根上
“全县所有农村人口,都要用‘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’这把尺子逐项对标,确保不掉一户,不漏一人。”李春奎表示,下一步,巫山将注重综合施策,确保扶到点上、扶到根上。
产业是保障长远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,持续发展“1+3”产业——建立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山羊产业扶贫模式,稳定烤烟种植面积。今年底,脆李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;推动中药材产业成为药材产地稳定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,201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,柑橘达到15万亩。
蔡剑侠 摄
到2018年,巫山将实现有主导产业、乡镇有特色产业、村村有骨干产业、户户有致富产业,确保有土地的农户每户有1个以上致富产业,成为稳定脱贫的保障。
同时,加大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,注重发展乡村旅游、农村电商等本地产业,支持群众开展创业,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实现1人以上稳定就业,全面消除有劳动力“零就业”家庭。
强化社会救助,对低保户、五保户、残疾户、孤儿、重度精神患者进行全面清理,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,实现应兜全兜;强化健康扶贫,让更多群众医疗有保障,不会因病致贫;强化教育扶贫,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覆盖资助体系,确保不出现因贫辍学现象。
随着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的深入推进,巫山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。不等不靠不要,“勤劳、奉献、开放、自强”的65万巫山人,凝心聚力、砥砺前行,正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书写着新篇章!
执行主编:魏明尧
巫山报社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巫山报社全媒体(巫山报、巫山手机报、巫山网门户网站、融巫山微信公众号、巫山之声微信公号、巫山APP)相关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视频资料以及页面设计等)的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,受我国法律保护。未经巫山报社书面许可,对于巫山报社全媒体所有内容,任何个人、单位不得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使用,否则,巫山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